莆田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经验

2022-03-21 10:03来源:莆田市垃分办
字号:[]

2017年,莆田市被列入全国首批46个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城市之一,通过近几年来的不懈努力,莆田市垃圾分类末端设施基本建成,在全国省会城市率先实现了城乡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推动出台了《莆田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市民生活垃圾分类参与率大幅提升,生活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分类体系正在逐步建成,末端设施建设形成较完善体系,基本形成了生活垃圾分类“莆田模式”。

2020年莆田市在国家46个重点城市考核排名为第21名,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2020年10月份通过了国家住建部和国管局的考核验收,特别是完善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原生生活垃圾处理实现零填埋和“末端倒逼前端”的工作推进方式等得到了国家住建部的高度肯定。

一、高位推动,搭建一套架构

(一)成立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莆田市成立了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同时邀请了省直机关工委副书记担任副组长。领导小组定期研究和调度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二)组建专职机构。市级层面成立了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市垃分办”,专门负责统筹协调、监督考核和指导推进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制定出台了《莆田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方案》、《莆田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莆田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考核办法》等工作机制。各县区也相应成立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管理机构,建立了各项工作机制。

(三)聘请工作顾问。为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专业指导,我市聘请了国家住建部环境卫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陈冰、高级工程师梁东花和上海环境卫生工程设计院研究中心主任邰俊博士三位专家担任莆田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顾问。

二、设施先行,构建处理网络

(一)配足分类投放和分类收集设施。按照生活垃圾“四分类”要求,全市共建成分类投放收集点(站)升级改造3486个,并配备了等额数量的分类督导员,在居民投放生活垃圾时做好宣传、引导工作,促使居民逐步养成良好的分类投放习惯。全市共设可回收物暂存点22个,有害垃圾暂存点10个。同时,全市有365个可回收资源化利用收集点。

(二)完善分类转运设施。为满足生活垃圾分类需要,全市配备垃圾分类转运车辆1599台,并统一了标识标志。

(三)建设末端分类处理设施。全市共有两座焚烧发电厂,即麦园焚烧发电厂和泉岭焚烧发电厂。在麦园固废循环经济产业园,投资13.7亿元,按照“三个世界一流标准”,即世界一流的技术、一流的设备、一流的管理,建成了日处理2400吨的麦园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每天的焚烧发电量达100万度。目前正在加快推进泉岭焚烧发电厂二期扩容项目,扩能1200吨/日(预留600吨/日建设空间),形成2400吨/日能力,视垃圾清运量的增加情况启动预留600吨/日的设备安装,最终形成3000吨/日的能力。针对厨余垃圾处理,共建有日处理200吨的麦园餐厨垃圾处理厂和日处理300吨的第二座餐厨垃圾处理厂。泉岭厨余垃圾处理厂300吨/日项目即将启动建设,届时莆田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将达到40%以上。同时,在有条件的区域采取就地处理模式,比如湾里管理局建设一体化厌氧发酵罐处理系统,采用“垃圾→厌氧→沼气和有机肥” 的生态模式,使厨余垃圾就地处理和利用。可回收物从收集、转运和分拣、处理等环节与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实现“两网融合”。莆田市已建成两座大件垃圾破碎中心,基本解决了中心城区大件垃圾收集难、转运难等问题。

三、创新形式,引进一批企业

(一)分类收集市场化。为解决前端分类投放和收集难的问题,引进小红星、爱家物联和武汉源创等第三方企业,利用科技手段以智能垃圾屋取代露天垃圾桶,实现“无臭处理”“自动计量”“远程监控”等功能,同时通过建立“绿色账户”,以垃圾分类积分兑换环保垃圾袋或社区无人售货机、商盟、线上商城的礼品,极大地激发了市民群众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垃圾处理市场化。莆田泉岭焚烧发电厂、麦园焚烧发电厂和餐厨垃圾处理厂等生活垃圾末端处理设施均采取BOT的模式,两座大件垃圾破碎中心均采取市场化形式,引进了北京首创、上海康恒等国内知名的垃圾焚烧发电企业。

四、全民宣传,凝聚一个共识

(一)宣传形式多样化。采取社区宣传栏、宣传小喇叭、移动宣传车、LED电子屏、宣传条幅、宣传海报、喷涂彩绘、宣传手册、微信公众号、主题活动、课堂教学、媒体宣传、制作专题片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其中《莆田市生活垃圾分类公益宣传片》荣获了全省微视频征集展播二等奖。

(二)宣传场所无盲区。不仅在居民小区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宣传,还在单位、企业、学校、医院、商场、宾馆、酒店、影院、车站、地铁、机场、码头等场所宣传垃圾分类,尤其是编印了《莆田市生活垃圾分类与减量知识读本》,向全市27万名学生免费发放,每周不少于一个课时的垃圾分类教学课,同时在全国率先运用VR技术开展垃圾分类宣传,让学生通过VR虚拟实景体验和互动小游戏学习垃圾分类方法,使垃圾分类宣传进学校、进教材、进课堂,做到了垃圾分类宣传全覆盖、无盲区。

五、强化保障,完善一套机制

(一)出台法规。为加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的法治保障,在市人大常委会的大力支持下,于2020年底出台了《莆田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

(二)开展执法。组建了专门从事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和执法的行政执法队伍,截止目前,全市共对生活垃圾分类违规行为开展行政处罚436起,处罚金额77100元。

(三)定期考核。制定出台了《莆田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考核办法》,坚持全面覆盖、市区联动、突出重点的原则,实行每月考核、每月通报、每季兑现奖补。实行一考多用,考核情况与奖补资金挂钩,同时作为高质量发展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和文明单位创建的重要内容,达到以考促提升、以考促规范的目的。

(四)智能监管。市级投入330万元建设莆田市生活垃圾分类在线监管平台,该平台通过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建立全市统一的垃圾分类信息系统,涵盖前端投放、中端收运、末端处置三大部分,通过数字化手段评估垃圾分类实施效果,进一步促进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