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适宜 春满大地

——宜春市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打造垃圾分类国家样板纪实

2023-03-10 09:39来源:宜春市城管局
字号:[]

    垃圾分类是人民日常生活“关键小事”,也是社会文明水平“重要体现”。

作为全国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试点工作的先行者,自2017年开始,宜春市积极践行共建共享理念,从区域试点到全域示范,把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工作作为民生工程和城市品牌来打造。多年来,宜春市紧盯争全国一流创宜春样板目标,按照巩固、增强、提升工作思路,努力在完善制度、源头减量、末端处理补短板、求突破。目前,中心城区累计投入资金13亿元宜春中心城区4个示范片区81条生活垃圾分类收运线路常态化运行,覆盖13个街(镇)22.23万户62万人口,市民知晓率达98%以上,参与率、投放准确率保持在93%以上,群众满意率达到99%以上,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8%以上,资源化利用率达85%以上,住建部历年地级及以上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考核中,我市一直稳居全国中等城市第一梯队。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点。

(一)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联动的组织体系,变共识为共为。

1.建立五级体系。成立了市委书记任组长,市委副书记、市长任第一副组长,市四套班子相关领导任副组长,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等20个市直部门为成员的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工作领导小组;市、区两级均成立垃圾分类管理中心;街道按照“1+5”(分管领导+5名编外专职管理人员)、社区“1+3”(党支部书记+3名编外专职管理人员)模式配备指导员370名;小区配备督导员2171名;工作启动之初就搭建了市、区、街道、社区、督导员五级管理体系。

2.加强部门联动。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垃圾分类的工作原则,市委宣传部、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市妇联等20个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相互协调、合力共进,切实抓好所监管行业内的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工作。市综合行政执法局负责牵头抓总,统筹调度;市委宣传部组织电视、报纸、广播以及新媒体和自媒体,开展广泛宣传,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市文明办、市妇联、团市委发挥各自优势,组织各方力量开展志愿者宣传活动等。同时,印发了《宜春市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促进部门间协作配合。

3.推进职能下沉。按照条块联动、以块为主原则,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实行管理重心下移、力量下沉、职能下放,落实街道城市管理属地责任和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联席会议制度,整合社区各方力量,形成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

4.优化管理体制。各区结合市民的分类参与率和投放准确率情况,分阶段、分批次对指导员、督导员进行能力测试和岗位优化调整,优化队伍。

(二)构建分类严格、功能完善的收处体系,变试点为示范。

1.分步覆盖推广。按照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工作原则,通过以点带面、以线带片,逐步推进。中心城区开展临街商铺定时定点上门分类收集模式,通过采取党建引领、示范商铺、上门收运、联合执法等举措,助推垃圾分类工作全面发展。目前已实现垃圾分类全域覆盖。

2.完善基础设施。因地制宜建成室外服务半径70米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亭3400多个,配置四分类垃圾桶3.58万个,有害垃圾精细化收集箱3200个,并为居民采购室内分类垃圾桶59.1万个、分类垃圾袋近4亿个,购置分类运输车辆114辆,以实现投放、收集、转运全程分类。

3.加快终端建设。目前中心城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平稳运行,垃圾处理规模达1000t/d;生活垃圾综合处理项目(含餐厨垃圾处理厂1座、大件垃圾处理厂1座、园林垃圾处理厂1座)已建成投产,处理厨余垃圾200t/d、餐厨垃圾100t/d、大件垃圾5t/d、园林垃圾2t/d;有害垃圾统一交由东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无害化处理;可回收物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进行资源化回收利用。

4.全力保障资金。市政府委托市发投集团成立宜春美泸环境资源运营有限公司,负责筹措生活垃圾分类基础设施、物资采购、分类运输等相关经费。同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借鉴PPP模式建设垃圾终端处理设施。截止2022年底,市中心城区共投入资金13亿元,包括分类收集基础设施建设、宣传教育考核、督导人员工资等费用、焚烧发电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项目等终端处理设施建设资金。

(三)构建党建引领、形式多样的宣导体系,变少数为多数

1.抓好社会发动。强化舆论引导作用,利用新闻媒体、政务平台、户外广告等载体,使传播渠道更便捷、覆盖更广泛。同时,制作多版本的宣传手册125万册,推出2首朗朗上口的主题歌曲(市民版、儿童版)、3个通俗易懂的分类视频(说教版、卡通版、手语版)及4个活泼亲切的卡通形象等,让广大群众易于接受、乐于接受,真正做到家喻户晓。

2.强化教育推动。从娃娃抓起,将生活垃圾分类纳入校园教育,专门编写了幼儿、小学、中学三个版本的《生活垃圾分类知识读本》,创编了一批垃圾分类歌曲、舞蹈、视频等作品。在全市中心城区中小学、幼儿园开展开学第一课等专题宣传教育活动,每周至少安排1节课程用于垃圾分类教育,在中心城区40所中小学、4万名中小学生中开展垃圾分类打卡活动,通过将生活垃圾分类纳入校园教育,达到教育一个孩子,改变一个家庭,带动一片社区的效果。

3.坚持党建引领。印发《关于在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中发挥党员示范引领作用的通知》,采取党建引领垃圾分类模式,结合双进双服务活动,通过签订党员垃圾分类承诺书,党员干部带头、机关企事业单位先行,党员垃圾分类包片包户,创建党员垃圾分类示范岗等制度,要求在职党员当好宣传员、示范员、督导员,进一步增强带动公众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意识。目前中心城区共有34499名党员干部、20116 名志愿者参与垃圾分类工作。

4.发挥示范带动。积极开展示范单位创建和垃圾分类达人垃圾分类好家庭等评选活动,定期开设培训班、社区大讲堂、主妇课堂、上户指导、桶边指导,提升广大市民的知晓率和参与度。目前,中心城区共有垃圾分类示范小区39个、示范单位22个、示范学校12个,另在基层一线指导员、督导员、专职管理人员中评选出垃圾分类先进个人200余个。

(四)构建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制度体系,变被动为主动

1.严格督促考核。建立交叉考核制度和层层考核机制,将考评结果纳入市直单位绩效管理和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根据属地管理、条块结合的原则,制定评分标准,实行量化评比。市对区、区对街道,市、区对重点部门,市、区机关事务管理局对机关事业单位进行考核,通过大考核、大排名,促进大落实。同时,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第三方机构采取专项调查、抽样调查和实地核查,对各地各部门分类工作进行调查评估,作为考核参考依据。

2.完善地方立法。2019年出台了《宜春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对垃圾源头减量、分类投放、分类处置等细则作出详细规定,其后相继出台了联席会议制度、源头减量制度、综合考核制度、投诉和举报奖励具体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近30个,让垃圾分类管理工作有章可循。2022年《福建省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出台后,宜春市立即着手对地方立法进行修订完善,进一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的法治化管理。

3.加强执法约束。连续三年出台垃圾分类专项执法行动方案,强化执法联动管理,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截止目前,共执法检查9457次,口头教育引导12922次,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2000余份,开展行政处罚案件近700件,处罚金额达4.95万元,通过教育、处罚、拒运等方式,有效治理《条例》实施以来的重点难点、薄弱环节和各类乱象,有力提升生活垃圾规范化执法监管水平。

垃圾分类,道阻且长;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宜春市将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聚焦关键环节和突出问题,加大宣传力度、完善设施建设,强化督查考评、创新收费机制,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全力打造垃圾分类“国家样板”,为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不懈努力!